三月的乌蒙大地,乍暖还寒。昭通农投公司各生产单位抢抓春耕时间节点,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大力发展高效农业,并把绿色发展的理念融入到春耕生产之中,全力打造“绿色食品牌”。
鲁甸县工业园区内,马铃薯育种中心闳敞轩昂。大棚内,工人们正将一棵棵组培苗栽种到种植槽或苗床上。大棚外,小型农用机械正在平整土地,梨出一道道种植沟渠,去年培育出来的种薯将在这里扩繁。谢亚奇是马铃薯育种中心的负责人,二十出头的他,为了抢抓农时,连续数周没有休息,一脸倦意。“我们四个大棚中除了雾化大棚外,组培苗已经全部栽培完成,外围的土地平整工作也将接近尾声”。
马铃薯育种中心旁的山坡上也是一派繁忙的景象,苹果种植部的杨付贵正指挥工人开挖种植穴,这里将建成一千亩的苹果示范种植基地。“这里将种植响富、江露、瑞雪等多个品种,按照先期的规划,还将根据苹果不同的成熟期搭配建设一条苹果观光长廊,届时这里会是集观光旅游和采摘体验为一体的苹果种植示范园。”
距此60公里的青岗岭上,漫山遍野的坡地被开采出来,一垄垄土丘已覆盖上塑料薄膜,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耀眼,这里是昭通农投公司5000亩马铃薯种薯扩繁基地。
数十农人耕作于此,“现在正值节令,把种薯种下去,等雨季来了就是一片马铃薯花的海洋。”马铃薯事业部的谭韬一边介绍一边帮助农户捡拾落下的种薯,一刻也没有耽误。翻耕好的土茬,土壤蓬松,把种薯种下,洒下肥料,盖土,覆上一层地膜,压实,才算完成所有步骤。
不远处4台小型农业机械还在作业,隆隆的轰鸣声响彻山野。
山峦下,数栋简易的民居前,几个农妇围着一堆种薯正在工作。“在这个基地上工作的都是建了档的贫困户,每天大约工作八九个小时,平均下来每天都有一百多元的收入”。
围绕着基地建设,昭通农投把脱贫攻坚融入其中,优先为贫苦户提供工作岗位,采用“农户 合作社 企业”的经营模式,既发展产业又带动农户增收致富。(刘将)
责任编辑:陈玲